《
创新药Ⅱ: PD-1崛起》昨天
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第二个适应症,治疗鼻咽癌获批。公司现在有两个适应症了(最早获批的是黑色素瘤,年初进了医保)。适应症就是一款药,适合哪些疾病,当然是越多越好。目前最多的是
恒瑞医药,有4个适应症。下面来聊聊四大国产PD-1
恒瑞医药:卡瑞利珠单抗的在研适应症包括肺、肝、淋巴等8个部位的肿瘤,是国产PD-1单抗中在研适应症最多的。从上市进度来看,卡瑞利珠单抗在国产PD-1单抗中上市大适应症最多,囊括了肝癌、非鳞NSCLC、食管鳞癌,已上市适应症均在2021年纳入医保,因此2021年卡瑞利珠单抗有望迎来大幅增长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用药一线治疗各大适应症有望在2022、2023年集中上市,将扩大其应用范围。
君实生物:特瑞普利单抗的在研适应症包括肺、肝、肾等10个部位的肿瘤。从上市进度来看,特瑞普利单抗是最早上市的国产PD-1单抗,其在2018年获批二线治疗黑色素瘤,并在2021年初纳入医保。尿路上皮癌和鼻咽癌已经递交申报,预计将有望在2021年获批上市。特瑞普利单抗的大适应症将有望在2022年、2023年上市。公司布局了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癌的辅助治疗,在国内进度领先。信达生物:信迪利单抗的在研适应症包括肺、肝、结直肠癌等8个部位的肿瘤,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布局是唯一的一家。从上市进度来看,信迪利单抗最早上市的适应症是淋巴瘤,非鳞NSCLC已获批上市。鳞状NSCLC已经递交申报,有望在2021年获批上市。此后2022年和2023年每年均有大适应症上市。信迪利单抗在2020年收入约22亿元,在国产PD-1单抗中仅次于
恒瑞医药的销售收入。百济神州:替雷利珠单抗的在研适应症包括肺、肝、鼻咽等7个部位的肿瘤。其联用方案主要包括化疗、泽布替尼,与泽布替尼的联用适应症为B细胞恶性肿瘤。从上市进度来看,替雷利珠单抗最早上市的适应症是淋巴瘤,2020年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上市,这两个适应症均在2020年被谈判纳入医保。2021年初,替雷利珠单抗获批鳞状NSCLC,成为第二个获批大适应症的国产PD-1单抗。其非鳞状NSCLC、肝细胞癌两个大适应症已经递交申报,有望在2021年获批上市。此后2022年和2023年每年均有大适应症上市,将成为推动该产品销售上量的重要驱动因素。目前全球共有10个PD-1/PD-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。2019年全球PD-1/PD-L1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。预计未来2-3年,全球上市PD-1产品将可能超过20个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中国是PD-1研发最为火热的地区,全球154个PD-1,其中85个由中国企业研发或合作开发,占比达到55%。PD-1单抗在国内的情况:获批上市6个,申请上市3个,处于Ⅲ期临床阶段7个,预计未来2-3年国内上市的PD-1单抗将达到15个。国内PD-1单抗扎堆研发,2022年将有望成为大适应症获批高峰年份。那么扎堆研发,国内会有天花板吗.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寻求最大商业化价值。国产PD-1单抗纷纷出海分享全球市场。目前四家上市PD-1单抗的国内企业均已就PD-1单抗进行过海外授权交易。其中百济神州将欧美大部分国家的权益授权给诺华,涉及金额为20亿美元首付款/里程碑付款+净销售20%-30%的特许使用费,创下目前国内单品种药物授权交易金额最高记录。
君实生物授权给了了美国还有加拿大。信达生物授权给了美国还有中国之外全球市场。恒瑞授权给了韩国(因为恒瑞想靠自己出海)。这4家龙头
创新药企业,只有恒瑞是在赚钱的,其他3家都还在亏损中,因为恒瑞成立的早,也是做
仿制药积累了资本后才开始走
创新药这块的。其中
君实生物亏损最多,去年亏了16个亿。百济神州亏损也是10多个亿,但是去年1-9月份研发投入就花了66个亿,比研发之王恒瑞多出一倍,恒瑞同期研发投入30多亿。公司如此大手笔研发背后,目的是为公司储备丰富的产品管线。公司目前也是高瓴第二大重仓股。公司在上市之初B轮融资时高瓴就进去了,可谓全程陪跑。个人认为高瓴是看中了两位创始人的能力,一个研发高手,一个商业化高手。目前百济神州
科创板获批,到时会成为第一家在同时美股,港股,A股上市的
医药公司。以上4家是发展最快的几家
创新药公司。其他的也有,只是比较慢,有些在上市申报,有些还在3期临床。康方生物也有PD-1,只是还没有获批适应症。中国要是出现跨国大药企,一定是在这4家里面产生。所以高瓴这4家都投了。
《
创新药Ⅱ: PD-1崛起》
昨天
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第二个适应症,治疗鼻咽癌获批。公司现在有两个适应症了(最早获批的是黑色素瘤,年初进了医保)。
适应症就是一款药,适合哪些疾病,当然是越多越好。目前最多的是
恒瑞医药,有4个适应症。
下面来聊聊四大国产PD-1
恒瑞医药:卡瑞利珠单抗的在研适应症包括肺、肝、淋巴等8个部位的肿瘤,是国产PD-1单抗中在研适应症最多的。从上市进度来看,卡瑞利珠单抗在国产PD-1单抗中上市大适应症最多,囊括了肝癌、非鳞NSCLC、食管鳞癌,已上市适应症均在2021年纳入医保,因此2021年卡瑞利珠单抗有望迎来大幅增长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用药一线治疗各大适应症有望在2022、2023年集中上市,将扩大其应用范围。
君实生物:特瑞普利单抗的在研适应症包括肺、肝、肾等10个部位的肿瘤。从上市进度来看,特瑞普利单抗是最早上市的国产PD-1单抗,其在2018年获批二线治疗黑色素瘤,并在2021年初纳入医保。尿路上皮癌和鼻咽癌已经递交申报,预计将有望在2021年获批上市。特瑞普利单抗的大适应症将有望在2022年、2023年上市。公司布局了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癌的辅助治疗,在国内进度领先。
信达生物:信迪利单抗的在研适应症包括肺、肝、结直肠癌等8个部位的肿瘤,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布局是唯一的一家。从上市进度来看,信迪利单抗最早上市的适应症是淋巴瘤,非鳞NSCLC已获批上市。鳞状NSCLC已经递交申报,有望在2021年获批上市。此后2022年和2023年每年均有大适应症上市。信迪利单抗在2020年收入约22亿元,在国产PD-1单抗中仅次于
恒瑞医药的销售收入。
百济神州:替雷利珠单抗的在研适应症包括肺、肝、鼻咽等7个部位的肿瘤。其联用方案主要包括化疗、泽布替尼,与泽布替尼的联用适应症为B细胞恶性肿瘤。从上市进度来看,替雷利珠单抗最早上市的适应症是淋巴瘤,2020年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上市,这两个适应症均在2020年被谈判纳入医保。2021年初,替雷利珠单抗获批鳞状NSCLC,成为第二个获批大适应症的国产PD-1单抗。其非鳞状NSCLC、肝细胞癌两个大适应症已经递交申报,有望在2021年获批上市。此后2022年和2023年每年均有大适应症上市,将成为推动该产品销售上量的重要驱动因素。
目前全球共有10个PD-1/PD-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。2019年全球PD-1/PD-L1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。
预计未来2-3年,全球上市PD-1产品将可能超过20个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中国是PD-1研发最为火热的地区,全球154个PD-1,其中85个由中国企业研发或合作开发,占比达到55%。PD-1单抗在国内的情况:获批上市6个,申请上市3个,处于Ⅲ期临床阶段7个,预计未来2-3年国内上市的PD-1单抗将达到15个。国内PD-1单抗扎堆研发,2022年将有望成为大适应症获批高峰年份。
那么扎堆研发,国内会有天花板吗.
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寻求最大商业化价值。
国产PD-1单抗纷纷出海分享全球市场。目前四家上市PD-1单抗的国内企业均已就PD-1单抗进行过海外授权交易。其中百济神州将欧美大部分国家的权益授权给诺华,涉及金额为20亿美元首付款/里程碑付款+净销售20%-30%的特许使用费,创下目前国内单品种药物授权交易金额最高记录。
君实生物授权给了了美国还有加拿大。信达生物授权给了美国还有中国之外全球市场。恒瑞授权给了韩国(因为恒瑞想靠自己出海)。
这4家龙头
创新药企业,只有恒瑞是在赚钱的,其他3家都还在亏损中,因为恒瑞成立的早,也是做
仿制药积累了资本后才开始走
创新药这块的。其中
君实生物亏损最多,去年亏了16个亿。
百济神州亏损也是10多个亿,但是去年1-9月份研发投入就花了66个亿,比研发之王恒瑞多出一倍,恒瑞同期研发投入30多亿。公司如此大手笔研发背后,目的是为公司储备丰富的产品管线。公司目前也是高瓴第二大重仓股。公司在上市之初B轮融资时高瓴就进去了,可谓全程陪跑。个人认为高瓴是看中了两位创始人的能力,一个研发高手,一个商业化高手。目前百济神州
科创板获批,到时会成为第一家在同时美股,港股,A股上市的
医药公司。
以上4家是发展最快的几家
创新药公司。其他的也有,只是比较慢,有些在上市申报,有些还在3期临床。康方生物也有PD-1,只是还没有获批适应症。
中国要是出现跨国大药企,一定是在这4家里面产生。所以高瓴这4家都投了。